

5G技術為機場帶來巨大變化
2025年05月12日
說到5G技術最新的發展,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一位技術官員在演講中提到,5G未來將有三大功能——大的網絡上網速度、大的連接速和超低速的時延。隨著5G智能手機的出現,5G時代正式到來,能給機場帶來巨大的變化,也為旅客帶來不一般的感受。
旅客希望獲得的服務,比如在何處消費、行李位置等資訊,說到底就是把所有的行李、人、物和機場的結構連接到一起,並基於這些連接去做一些應用,為使用者提供知會資訊。然而,目前大部分應用都基於機場的WIFI網絡,不使用WIFI就無法獲得相應推送,要如何感知那些從來不用WIFI的人,就成了一個問題。那麼,是手機蜂窩網絡感知來得更可靠,還是WIFI網絡更可靠?徐之兵從精度、可靠性、部署維護的成本及人群覆蓋等方面對WIFI和蜂窩網絡進行了對比,從精度看來,WIFI定位精度在五米左右,而手機蜂窩也在五至七米;可靠性方面,蜂窩網絡是一個電信級的網絡,是絕對保證可靠的;部署方面,WIFI需要很多的指紋、建設,而蜂窩的部署是由運營商來幫機場部署;而WIFI也只能覆蓋那些連接WIFI登錄應用的人員。因此,基於手機的資料做出的判斷會更加可靠。
借助5G架構,人流的監控,客流的統計和分析還有店舖的視覺化都可以基於手機完成,滲透率會比WIFI高出一個量級。此外,還可以為公共安全提供支援,實現精準行銷、鋪面增值,進行物業管理等。另外,現在的數位化時分可以做到「線不動、點不增」,免去鋪設的麻煩,未來只需更換頭端即可平滑進入5G時代。
據介紹,目前不少機場在已經使用數碼化的Lmsait作為機場覆蓋方案,這個方案可以平滑向5G演進。通過新的數碼化的解決方案,可以通過無處不在的覆蓋,還有超大的連接、高速的頻寬,把基層的感知網絡做得更加強大,由它為未來的智慧機場提供更加有效的資料支撐,保障未來智慧機場的落地和運營。由5G網絡作為感知層,有運營商大資料作為支撐,獲取的數據更加真實、可靠,這樣的大數據會為所有行業帶來更多有效的應用。
在智慧停車方面,大家還關注到一個新的概念:智慧停車如何助力智慧機場的建設。停車從1.0的刷卡時代,到車牌識別的2.0時代,到現在絕大多數行業內廠家所實現的線上支付和所謂的無人值守3.0時代,可以看出人們對停車場的訴求的變化:希望停車場效率得到提升、人力減少、管理漏洞得到修補。並且提到,如果能實現基於物聯網的嵌入式的服務大腦、基於平台化的資料的管理和服務以及自助停車,再通過平台實現互聯互通,就能達到智慧停車4.0和5.0的發展高度。
通過物聯網的技術實現停車行業的數位化轉型,為停車管理方賦能;與此同時,也幫助機場提升運行效率、增加收益、改善管理及服務水準。關於機場行業智慧停車,業界人士認為還有以下工作需要關注:
首先是安全,包括如何讓車輛和車主的身份進行關聯及驗證。其次是管理:除了臨時車,還有員工車,因此需要通過大數據來去預警。比如說航班延誤了,互聯互通之後,會提醒值班室,讓管理人員、巡檢人員協助進行疏導。還有就是服務和增值:將用戶畫像、車輛行為和忠誠度關聯起來,能夠實現使用者精準服務。還可通過平台提供充電樁、共用汽車、VIP使用者停車等服務,實現增值。
世界各地的樞紐機場每天都要處理大量航機的升降,每班航機都牽涉大量數據,包括抵達時間、乘客人數、飛機機種等。要分配好航班升降次序以至閘口的編排,實在是一大難題。民行業人士最近考察了新加坡樟宜機場,十分讚賞該機場協同決策系統提升處理航班的效率,減少延誤,從而改善旅客的飛行體驗及機場的營運。
以新加坡樟宜機場為例,協同決策系統(A-CDM)透過共享數據的方式得知將於兩個小時內起飛或降落的航班資訊,從而更準確地預測航班起降的時間及潛在的航班延誤情況,藉此對航班的起降次序和資源管理作出更完善的安排。例如,若有航班延誤起飛,該航空公司能以共享信息的方式通知目的地機場,重新調配行李運輸或機艙清潔的人手至先降落的航班。對於轉機旅客,大數據意味著根據實時資訊預測他們能否趕及下一趟飛機,航空公司能在航班延誤的情況下為這些旅客提供航班轉換、酒店食宿等附加服務,保證旅客的整體飛行體驗。
新聞來源 :民航論壇 作者:鍾山
本文轉載自民航論壇,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