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擴建助力澳門民航業發展

2025年10月27日

離島社諮會最近舉行平常會議時,澳門民航局代表向委員介紹澳門國際機場的擴展規劃及相關業務。有委員認為機場擴展工程具體造價未明確,需關注成本與收益問題;若現有八條廊橋未增加,停機位增多後如何通過接駁車保障乘客接送安全與體驗?

離島社諮委成員李永健及楊榮光表示,澳門國際機場的擴展工程於今年四月啟動,料二○二八年完成新停機坪建設,二○三○年完成整體擴建。擴建後,機場整體面積將由一百七十七公頃增至三百二十五公頃,旅客容量由每年一千萬人次升至一千三百萬人次,停機位數量由三十六個增至五十六個。對於擴建後的國際機場,委員關注幾方面問題:在安全保障方面,填海區域現有消防設施能否匹配停機位增加後的風險應對需求;在功能承接方面,擴建後的機場未來能否支撐大型活動,如NBA球賽與大型演唱會帶來的客流增長,以及更多國際航線的開闢;停機位增加後,航線等軟硬體配套是否會同步優化。

澳門民航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直是在民航局支持下成長發展的。澳門國際機場的修建,澳門航空公司的組建,包括後續的運營、空管的支持,都離不開內地的幫助和協作。隨著整個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建設不斷推進,澳門作為大灣區四個引擎城市的核心引擎城市作用會越來越明顯。澳門民航業也會按照適度多元經營,發展會更強更好。

經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澳門民航局依據發展規劃和實際需求,澳門國際機場的擴建工程將分期進行。填海擴建主要完成兩條現行南北滑行道橋周圍水域的填海工作,將機場停機位增加到超過五十個,同時在十六號和三十四號跑道兩邊分別增建快速脫離道,減少降落飛機佔用跑道時間,提高跑道容量至少30%以上。完成擴建後的機場容量大大提升,每年能完全處理一千五百萬人次旅客。

隨著疫情過去,政策鬆綁,航空業與社會活動完全恢復。即使在疫情期間,各地航空業建設從未停頓,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的建設也在積極推進中。珠三角五大機場中的香港機場,第三條跑道已竣工交付使用。今年八月下旬,深圳寶安國際機場第三跑道完成試飛工作,下一步將全力加快推進行業驗收及開航前準備等工作,確保年內投用。與此同時,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第五跑道今年完成試飛,成為中國第二座、大灣區首座五跑道的機場。在「新跑道」建設加速的同時,各地機場的「新航站樓」亦相繼崛起。珠海機場目前正開展新建T2航站樓等機場改擴建以及綜合交通樞紐項目,未來珠機城際鐵路可直達候機樓。其中,T2航站樓擬明年建成啟用,屆時珠海機場年旅客吞吐能力將提升至二千七百五十萬人次,此外,珠海機場第二跑道也在規劃中,為「經珠港飛」等創新業務模式提供更完善的硬件支撐。

澳門國際機場填海擴建在即,惠陽機場、佛山機場、湛江機場先後運行等,預示著地面機場容量大幅增加,空中活動將越飛越多,空中飛行程序設置必須要更加科學和安全,空域資源利用成為各地航空運輸發展的核心,空管容量必須要匹配機場容量,才能滿足各地高速增長的需求。民航業人士指出,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空域非常緊張,香港和澳門已回歸祖國二十多年,但和內地仍分別沿用三套不同的管理體系。所以,空中邊界在「一國」前提下必須打破,才能更好地佈局空中航線,進行灣區融合,建立統一信息平台、聯合甚至統一管制中心、灣區培訓中心、聯合應急處理中心和完全自動移交系統等的使用,方可提高空域使用效率,以匹配各地的投資所獲得的容量取得高效率回報。

民航界人士指出,澳門國際機場如能真正發揮各種優勢,即可以航空業帶動旅遊業績整體經濟向前發展。澳門是「一國兩制」的典範,中央政府全力支持特區經濟發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轉型在即,航空業未來將扮演重要角色,世界級旅遊休閒中心的定位將需要航空運輸帶來更多的國際旅客。與此同時,澳門也是世界美食之都,城市中中小機場典範將提供優質有特色的服務吸引並供更多旅客選用澳門機場,加上澳門空管跟機場一體化的獨特優勢,更加方便機場和空管智慧化建設,方便運行協調和信息共享,讓旅客充分享受澳門之旅。

 

新聞來源 :民航論壇       作者:鍾山

本文轉載自民航論壇,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