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力推動可持續燃料發展 實現旅遊業減碳目標
2025年06月12日
世界旅遊業理事會(WTTC)和ICF咨詢公司近期推出「可持續燃料參與框架」,強調需各利益相關者共同推動可持續航空燃料和海事燃料的規模應用,以實現減碳目標。
面對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旅遊業作為全球排放量的重要來源,迫切需要採取行動來實現減碳目標。為推動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世界旅遊業理事會和ICF咨詢公司近期共同發布了《可持續燃料規模化:旅遊業利益相關者參與框架》研究報告並召開「燃料未來」網絡研討會,以加速可持續燃料在整個旅遊價值鏈中的應用。該框架強調了包括航空公司、郵輪運營商、酒店、目的地和旅行社在內的所有利益相關者需共同努力,以實現碳減排。
研究顯示,2023年旅遊業排放佔全球的6.5%,其中37%來自交通運輸。然而,與已擁有成熟低碳替代方案的行業(例如電動汽車和熱泵)相比,航空和航運業的脫碳之路更加復雜。可持續航空燃料(SAF)和可持續海事燃料(SMF)雖被視為當前的關鍵解決方案,然其成本之高昂與供應之有限,使廣泛應用並不切實際。目前,可持續航空燃料僅佔航空燃油總消耗的0.3%。
可持續燃料生産規模化及行動協調為當務之急
網絡研討會上,專家們討論了可持續燃料生産規模化的緊迫性,也強調了協調行動的重要性。航空公司和郵輪公司需要與其他利益相關者建立夥伴關係,共同推動有利政策的落實。此外,酒店、旅行社等企業也可以通過提供廢料用於可持續燃料生産、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採用可持續航空燃料和SMF,或進行投資來為這一目標貢獻力量。
該報告還提出,旅遊業各方可承擔四種角色:合作者、推廣者、採納者和投資者。旅遊行業利益相關者可通過與航空公司和郵輪公司合作,倡導政策支持、提供用於燃料生産的廢棄原料(如用過的食用油、有機廢棄物)、提升消費者意識、採購可持續燃料,以及投資於研發和基礎設施,來推動可持續燃料的發展。
專家並在研討會上指出,技術的落實和政策的進步至關重要。可持續燃料的生産雖面臨生物油原料限制和高昂的資本成本挑戰,但獎勵措施與強制性規定(即「胡蘿蔔加大棒」式政策)的結合,或可促進可持續燃料的採用。
MSC 集團海事政策和政府事務高級副總裁 Marie Caroline Laurent 在討論可持續海事燃料過渡的復雜性時表示,MSC 承諾至 2030 年將碳強度降低 40%,至 2050 年實現淨零排放。其現有措施包括提升船隊效率、改造船舶以及投資於生物燃料、液化天然氣和甲醇,但在於可用性和成本的限制下,擴大可持續船用燃料的使用規模仍然具有挑戰性。
就規模化這一點,Lanzajet 合作夥伴關係總監 Daniel Bloch 也談到,目前的可持續航空燃料生産依賴於生物油原料,而生物油原料不足提高了價格也限制了可擴展性。乙醇和合成燃料等新技術雖帶來了希望,但尚未達到商業規模。在此之上,新生産設施的資本成本相當高,因此吸引投資、加強合作至關重要。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於2025年4月推出的可持續航空燃料登記系統,被視為提升可持續航空燃料使用透明度和責任感的重要工具。IATA可持續發展項目助理經理 Kristýna Matoulková 介紹,該免費登記系統於 2025 年 4 月啟動,用於支持航空公司、供應商和企業客戶能夠注冊以及查詢可持續航空燃料證書,並可與其他登記系統交互使用。
關於區域政策,ICF航空旅遊業總監Jane Thompson指出,目前美國以獎勵措施為主,而歐盟在強制要求方面處於領先地位。應將獎勵措施和強制要求相結合,以加速可持續航空燃料的採用。隨著全球勢頭不斷增強,新興地區(包括非洲)也有機會根據經驗教訓,制定有效的可持續航空燃料政策。(鍾韻/ 採訪報道)
新聞來源 :TTG China
本文轉載自TTG China,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